中国·威尼斯11384(股份)有限公司

首页> 安全行业百科>水利安全

水利安全警钟长鸣:2025年必须关注的7大隐患与对策

2025年极端天气呈“强度更大、范围更广、突发更高”的新趋势,水利安全再敲警钟。本文结合水利部《2025年全国水旱灾害防御重点》与近期典型案例,梳理出7大高频隐患,并给出可落地的技术与管理对策,助力政府、企业与公众共同筑牢水利安全防线。

一、隐患清单:2025年水利安全“七宗最”  

1. 超期服役堤坝:全国仍有约2.1万公里堤防运行超30年,渗漏、管涌风险陡增。  

2. 小型水库无人值守:1.8万座小型水库中,近三成缺乏自动监测设备。  

3. 城市地下管网淤堵:极端降雨下,排水系统瞬时超负荷,内涝“看海”频上热搜。  

4. 山洪沟无人预警:山区局地暴雨到峰值仅需30分钟,传统广播无法全覆盖。  

5. 施工围堰违规:汛期抢工、围堰超标,成为堰塞湖“导火索”。  

6. 危化品穿堤管线:沿江化工园区输油、输气管道老化,一旦泄漏污染水体。  

7. 群众避险意识薄弱:问卷显示,仅38%村民知道“看到山体出水立即转移”。

二、对策指南:技术+管理“双轮驱动”  

1. 数字孪生堤坝  

   应用BIM+GIS建立三维模型,实时接入渗压、位移、水位等8类传感器数据,AI算法提前72小时预警险情。2024年湖南浏阳试点使堤坝险情发现时间从“小时级”缩短至“分钟级”。  

2. “北斗+无人机”巡查  

   小型水库安装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桩,汛期无人机每日航拍比对,自动识别坝面裂缝≥3cm即推送责任人手机。  

3. 城市管网“清肠行动”  

   推广高压冲洗机器人+声呐检测,6月底前完成易涝点管网100%清淤;同时新建调蓄池与绿色屋顶,削峰20%以上。  

4. 山洪灾害“户户通”预警  

   升级4G/5G应急广播,同步接入微信小程序“山洪来了”,实现预警信息到村、到户、到人。  

5. 围堰“电子围栏”  

   采用物联网电子标签+AI视频分析,实时监测围堰高度、位移,违规越界自动报警并推送水行政执法人员。  

6. 危化品管线“一管一码”  

   对穿堤管线实行二维码身份管理,扫码可见材质、年限、责任人;配合光纤振动监测,泄漏10秒内触发关阀。  

7. 全民水利安全教育  

   应急管理部联合抖音上线“水利安全30秒”系列短视频,累计播放已破10亿次;线下开展“防汛减灾进校园”,2025年覆盖2万所中小学。

三、落地建议:三步走  

政府:将数字孪生堤坝、北斗监测纳入2026年专项债申报指南;  

企业:对危化品管线执行“每年一次内检测+每三年一次全面更换”;  

公众:关注“水利安全”官方号,下载家庭防汛包(含撤离路线模板、应急物资清单)。

水利安全没有“休止符”。只有把隐患当事故、把预警当命令,才能在极端天气频发的2025年守住江河安澜、百姓安宁。立即行动,从识别本文提到的7大隐患开始,让“水利安全”成为每个人的共同关键词。

云标签

XML 地图